当前位置:首页 >> 毛果薹草

生态改善的程度尚不及百姓的期许胶州

2022-07-07 19:53:05  中康农业网

生态改善的程度尚不及百姓的期许

4月11日消息: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视察慰问,就林区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的重要讲话及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一脉相承,并与其后在《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的批示浑然一体,是指导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核心思想和行动指南。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推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实践,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专栏,关注相关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林业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

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林业的资金超过1450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每年5亿多元投入的近300倍;全国75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方,对城市森林建设的投入达1200亿元。今年,全国两会交由国家林业局承办的建议提案达504件,在百余个中央承办单位中排名第17位。

已然如此情势,习近平总书记仍然提出,我们就是要重视生态建设,就是要加强生态建设。总书记的重视,契合了百姓的期许。中国梦,少不得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有成绩,但家底依然寒酸

1978年,三北高调启动。1981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

迄今为止,我国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构筑起国土生态安全的基本骨架。全民义务植树累计有144.3亿人次尽责,植树665.2亿株。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连续30年持续增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与第一次调查相比,我国受保护湿地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十一五”期间,全国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

这组数字令人欣喜,与之相对的另一组数字却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31%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10年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全国仍有173.1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8.03%,还有31.1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近年来,植树造林成效明显,但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这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需求日益增长,这对矛盾将长期存在。这也预示着,我国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将是长期任务,拥有强大的内外动力。

有责任,要建设也要修复

对应“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6%。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作出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承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呼之欲出。

清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经提前兑现森林蓄积增加的承诺,森林面积增加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60%。未来,全国每年仍需完成9000万亩左右的营造林任务。

新的营造林空间在哪里?

统计显示,全国近6亿亩宜林地,有67%分布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本高。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希望所在。

国家林业局已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列入当前重点工作,强调加强科学指导,全面总结造林模式和成功经验,科学选择造林方式、确定造林树种,确保造林成活。

2013年初,国务院批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提出用10年时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并确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发展特色沙产业及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四方面建设内容。这其中,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受到外界格外关注。沙区的生态恢复,除了人工建设,开始寻求依靠自然的力量,实现沙区生态的自我修复。

当年,财政部拨付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资金3亿元,在7个省(区)的30个县进行试点;国家林业局严格沙区资源开发,规定沙区开发建设项目须开展防沙治沙内容环评;宁夏沙坡头国家沙漠公园建设请求获批,国家沙漠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13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林业部门正在研究建立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等重要湿地修复与保护制度,并推动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的手段日益多样科学。

有追求,让绿色来到身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当前,生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被列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对每个公民来说,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不是基本概念,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百姓的需求,决定着事业的导向。近年来,在大尺度生态建设搭建生态安全框架的同时,我国生态建设的理念开始更多关注人群,实施身边增绿。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独有偶,年初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将加强城镇生态建设表述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民生问题”,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以森林为主体、城乡一体的城镇生态系统,让居民生活在绿色美丽的城镇中。

身边增绿,正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

截至2013年底,全国25个省(区、市)的130多个城市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15个省(区)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城镇)创建。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58个城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城市”已成为一张金字招牌,成为生态良好、人民安居的标志之一。

同样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还有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

在各地加强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提升城乡绿化水平、让乡村绿起来美起来,已成为富起来之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在房前屋后、河旁湖畔、渠边路边、零星空地等一切可以绿化的边角空地植树种花,逐渐成为一项政府倡导、百姓自愿的绿化活动。

这种自愿是百姓期待生态良好的突出体现。植树绿化从政府部门包揽逐渐演变为百姓积极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必备选项。

摩擦磨损试验机厂家

济南电子试验机厂家

奉化市试验机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